欢迎您访问哈尔滨开放大学
English | 

当前位置:哈尔滨开放大学 –> 专题栏目 –> 大思政–>政策文件

哈尔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哈尔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开放大学学习者特点,突出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成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成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2.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理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培训、完善集体教研与备课制度、举办教学竞赛、选树示范项目、加强课题研究、强化激励等,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能力。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和教学科研能力培训,依托数字化平台加强课程思政教研制度建设,推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常态化教研备课、听评课活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三、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名教师选1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新资源等)。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新资源等)。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课程或专业团队、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日常思政教育活动

        针对开放大学学生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多渠道入手,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通过主题教育、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方式,加强日常思政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利用已建成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各类课程思政比赛;组织开展全校全体系课程思政教学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应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开放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建成长效工作机制。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推动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马院思政教育资源、终身教育平台等,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注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制作学习资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四)经费保障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学校每年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要求,用于课程思政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哈尔滨开放大学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