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哈尔滨开放大学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哈尔滨开放大学 –> 人才培养 –> 学历教育 –> 开放教育本科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本)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规格:社会工作本科(专科起点),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技能,能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 机构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位目标:法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 拓展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补修课。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1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3 学分。
       统设必修课: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英语Ⅱ( 1 )、英语Ⅱ(2 )、民族理 论与民族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2.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2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6 学分。
统设必修课:社会保障学(本)、社会心理学(本)、社会统计学、人 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学概论(本)。
选修课: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3.专业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1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8 学分。
       统设必修课: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本)、西方社会学。
       选修课: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 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政府公共关系、社区矫治、心理测 量、法学基础知识等。
       4.专业拓展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6学分。
       选修课:心理咨询与辅导(本)、劳动法学、合同法、应急援救基础知识 (1 )、应急援救基础知识(2 )、应急援救管理实务等。
       5.通识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 学分。
       国家开放大学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该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为2学分, 所有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巳取得 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国家开放大学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巳注册 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的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 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6.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统设必修,共11学分。由分部根据国 家开放大学制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综合实践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7.
补修课
       该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2 学分。
补修课:社会工作概论、团体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其中“团体工 作”和“社区工作”两门课程由分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一。

       四、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依次是:公共基础课:13学分;专业基础课:23 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通识课:2学分;专业拓展课:3学分;综合实践:11 学分;补修课:12学分。
       本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71学分,各模块国家开放大学考试最低学分之和为46学分。

       五、课程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
       1.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本科、专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所有专业中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生在进人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远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 应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导向,从学习者如何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的角度,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一个专业的学习,同时描述国家开放大学基本的学习方式,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的 学习环境,解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基本术语的含义,使学生能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工具辅助完成学习活动,并且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相关事务与管理规定,使学生初步具备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能力
       2.英语Ⅱ(1)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 2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 求掌握的1 600个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 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 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 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3.
英语Ⅱ(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 800个左右的 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 600个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 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4.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人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 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 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5.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专业(工科专业除外)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统设必修,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完整地把握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和我国的 民族政策等,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 等方面的理论,介绍了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历史、现状,着重讲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等。
专业基础课
       6.
社会保障学(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功能和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的管理、基金、法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过程及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的原则、目标和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深人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问题;掌握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和最 新发展趋势。
       7.
社会心理学(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历史、理论、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体系。本课程要求学生深人理解侧重社会行为研究的微观社会心理学与侧重社会结构研究的宏观社会心理学的异同,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学会调节自我及人际关系。
       8.
社会调查方法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论和内容两个部分。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等。
       9.
社会统计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 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 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10.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科际整合的学科,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架 构,它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与心理学理论联结起来,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本门课的中心是分析人类行为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的关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进行工作,必须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 科学性的研究,尝试以完整的角度和较大的范畴来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过 程,包括生物、训练、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物理力量等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在复 杂的环境中达到助人的目的,必须具有完整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
       11.
社会学概论(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系统介绍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学的微观!社会化、角色和家庭等)和宏观研究领域制度、组织、社区、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转型等)、社会学各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的关联;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理论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并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12.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在实务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是决定实务工 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专业价值与伦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实务工 作中恰当的思考和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追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思想源头;综述社会工作职 业伦理的一般性问题;剖析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教育的基本问题。讨论社会工作 实务中的伦理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等。
       (二)
专业课
       1.
社会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社会政策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理论问题介绍了国外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社会政策研究者对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解释,比较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和区别;依据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思考社会政策问题时形成一种开放的、寻求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并帮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 政策的基本要素、运行机制和发展的规律。
       2.西方社会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它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即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介绍了西方社 会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内容包括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 社会有的 。
       3.社会工作行政(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的专业间接IK务方法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人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 社会工作行政的运作程序'实施方法和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对社会福利领域 的宏观和微观的行政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特别是对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活动及 其规律进行深人的了解。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明社会工作行政基本概念,讲述社会工作行政的组织 建构理论、运作模式与领导理论与决策方法;介绍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制订,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过程与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与评估;介绍社会工作机构中人力 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探讨社会工作行政的立法与监督等法律建设问题。
       4.
社会问题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通过对当代中国一些社会问题的介绍和探讨,使学生增长社会方面的 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更加完善知识结构,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加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尊心。
       本课程讲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相关理论,涵盖了当今中国存在 的所有重大社会问题,包括自杀问题、吸毒问题、卖淫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赌博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等。
       5.社会工作实务专题讲座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 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和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相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 实践;社会工作理论部分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人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 部分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
       6.
法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产生和发展、法的本质和类型、法的作用、法的创制和实施、法律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理论;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内容;国际法等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7.
青少年社会工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必须熟 练掌握的一门课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领域之一,本课程就是在学生巳掌握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后,能具体地服务于青少年,帮 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程全面阐释了青少年时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特点以 及青少年阶段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解决,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灵活进行社会工作实务。
       8.
家庭社会工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中华 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基本内容,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掌握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实务, 调适家庭关系,辅导特殊家庭,帮助家庭应对家庭危机,为做好家庭社会工作打 下扎实的基础。家庭社会工作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既需要理论指导,又需要实务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与内容、家庭过程、家庭 社会学主要理论、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家庭关系及适应、家庭危机及应对、特殊家庭及辅导等。
       9.
残疾人社会工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介绍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际技巧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康复;残疾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0.
老年社会工作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石出。
老年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领域。它包括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内 容。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哲学和价值基础,有关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基础等;实务部分则主 要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 行政、社会政策。
       11.
政府公共关系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政府在开展公共关系的活动中的一些 基本理论和沟通技巧,熟悉政府开展公关的流程,增加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包容,帮助政府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民主、服务型政府。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政府公共关系概述、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政府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管理、政府夕卜部公共关系的管理、行政组织形象与领导者形象的 塑造、政府公共关系实务等。
       12.
社区矫治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矫治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 以帮助矫治对象回归社会,实现社区矫治的根本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社区矫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包括:社区矫治的起源和 发展、社区矫治过程、专业关系建立、资料收集、矫治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社区矫治计划、介人理念、社区矫治直接介人、社区矫治间接介人、社区新闻矫治 跟进与评估等。
       13.
心理测量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知识、原理及方法, 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科学地使用心理测验。
       本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它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心理测量史、心理测量的性质、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则主要介绍智力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计分和解释等。
       (三)专业拓展课
       1.
劳动法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讲授我国劳动法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理解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我国劳动法的内容,并能理论联系实 际,运用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本课基础上,可对国外劳动法进行比较性的研究。
       2.
合同法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 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合同法概述;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 合同变更和转让;合同的终止;违约责任;合同法的适用与解释;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 揽、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 同和居间合同。
       3.
心理咨询与辅导(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 询的历史发展、咨询目标、咨询程序及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 和方法,能把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以提高社会工作的实效。
       4.
应急援救基础知识(1)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紧急救援中的救助生命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内容包括救生、心脏复苏技术、逃生技术、灾难中的医护救援工作、救援与护理、灾害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卫生防疫等。其中的包扎技术、心脏复苏技术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际操作演练和实践教学,并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基本技能。在灾 害救助中,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在灾害来临时争取时间,挽救生命。
       5.
应急援救基础知识(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类救援基础知识,交通道路救援、空难救援、海难救 援、地震救援、火灾救援、水灾救援、爆炸事件救援等。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教学录像和远程课件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图片和实物教学相结合,主 要是让学生体验各类灾难的危害程度和救援操作的专业基础知识。
       6.
应急援救管理实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自然灾害救援部分,地震救援管理实务、水灾救 援管理实务、火灾救援管理实务、道路交通救援、风灾救援管理案例实务;
       (2)传染病救援部分,法定传染病救援实务、救助与善后处理实务、传染病救援管理;
       (3)突发事件救援部分,城市突发事件管理实务、农村突发事件管理实务、矿山突发事件管理实务、企业突发事件管理实务、学校突发事件管理实 务、社区突发事件管理实务;
       (4)公共安全部分,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实务、 危害地方公共安全事件管理、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管理、公共场所爆炸事件管理实务、有预谋策划群众示威游行事件管理实务等。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分类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理和平 息的基本手段方法,掌握第一手应急救援管理材料,间接学会应急管理,知道如 何应对,以便用于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

    六、综合实践模板下载

      综合实践模板下载